上了年紀的人或許還記得上世紀70年代大陸的農村合作醫療。

當時,大陸以占世界1%的衛生費用,解決了占世界22%人口的醫療保健問題,人均壽命相比解放初期大幅度提高,這一成就被世界衛生組織視為奇跡。而這一“奇跡”的創造者,就是沒有正規醫學專業背景的“赤腳醫生”。時至今日,許多人仍舊懷念“一根針、一把草”的“土方法”。

chinese_medicine

70年代,大陸以世界1%的衛生費用使公共衛生體系的人口覆蓋率達85%,創造了發展中國家的奇跡,受到了世界高度讚揚。

一個基本原因是,中醫藥學中醫為主、中西醫並舉的農村合作醫療發揮了重大作用。

20多年來,中國醫療事業、主要是西醫取得了空前發展,但受惠者主要是城鎮中享受公費醫療保障的2億多居民。

在普遍衛生服務和人均衛生經費支出上,中國與世界的差距明顯拉大了。世界衛生組織 2000年對191個國家和地區的醫療衛生保障公平性進行了評價,中國被排在倒數第4位,為世界最不公平國家之一。

世界銀行統計,2000年中國人均衛生經費僅為世界平均水準的1/20,排在最落後國家之列。中國衛生總費用中,政府與個人負擔比例是39.4∶60.6,世界平均是61.8∶38.2,最不發達國家是59.3∶40.7。為此,中國受到了國際強烈批評。中國要徹底改變這種狀況,必須重新思索醫學事業發展戰略,建立中國特色的新型醫療衛生保健體系。

這個體系必須是普遍服務的,必須是方便有效的,真正讓大多數人能享受到方便與快捷,效率與效果兼具的基本醫療服務;必須是預防為主的,真正把“修養身心”和“治未病”放在首要位置。

近些年中醫教育嚴重西醫化。

語言上,外語要求不低,中文要求不高,古漢語訓練缺乏,許多學生基本不看、也看不懂中醫古籍;課程安排上,中西醫課時幾乎相等;西醫理論學習要求不低,中醫理論訓練嚴重不足,甚至《黃帝內經》等經典也不研讀;技能培養上,西醫實驗不少,中醫望聞問切等訓練不多。畢業後,學生普遍不會用中醫思維看病,多半轉行西醫,或名行中醫實以西醫為主。上研究生深造者,大都不是在中醫理論及臨床上提高,而是遵循西醫教育方法,要求碩士做到細胞水準、博士做到分子水準才能畢業。

不少中醫碩士、博士不會用中醫理論與技能臨床看病,難以稱為真正中醫。

師徒傳承是大陸中醫人才培養的傳統方式,幾千年來造就了一批批中醫大夫。中醫的精髓和技能往往“只可心授、不可言傳”,故自古師徒如父子,自當盡心傳授。

但現行醫療制度,基本否定師徒傳承,使其無立足之地。

純正中醫後繼乏人,這已成中醫發展的極嚴重問題。

現在,新中國成立前留下來的全國著名老中醫已所剩無幾,均已達耄耋之年;50年代主要按傳統方式培養的國內知名中醫已為數不多,均已年逾古稀;其後主要按西醫式教育培養的中醫,在真正中醫上有成就者甚少。據統計,全國名老中醫目前已不足300人。

基本能用中醫思路看病的中醫不過幾萬名。

大陸不少師徒傳承的民間中醫,水準高、收費低、效果好,深受群眾歡迎,但大都得不到正式承認。這就需要眾多的公立中醫院能夠切實的挖掘民間人才,同時能夠通過醫院這個平臺,給民間中醫一個舞臺。

文章來源:100md

480x70


arrow
arrow

    tiffa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